奢侈品電商做錯了什么,想被看好這么難?
智慧門店管理系統(tǒng),線上線下一體化時間: 2024-11-21 13:46:05
近日有媒體采訪寺庫首席增長官任冠軍,他表示”純奢侈品電商是沒有未來的,因為本身電商并不是奢侈品的生產商,一旦品牌商停止供貨,很容易就死掉了。“而曾在2011年走秀網(wǎng)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黃勁也說過,“純做奢侈品電子商務,死路一條。”當然最終純奢侈品電商將面臨什么結局也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畢竟增長空間不是完全沒有。
其實自電商平臺開始出現(xiàn),起家于純奢侈品電商的玩家數(shù)量并不算少,只不過有的已經(jīng)落入塵埃銷聲匿跡,有的見識長遠迅速成功轉型。
例如走秀網(wǎng)從奢侈品轉型網(wǎng)絡時尚百貨,既包括奢侈品牌,也有大眾消費品牌,甚至淘品牌。雖然轉型的選擇是正確的路子,但轉型之路走的沒那么平坦。2015年完成3000萬美元C輪融資的走秀網(wǎng),從曾經(jīng)高達5億美元的估值大幅下降,直到去年8月份其CEO紀文泓因涉案被抓才使得走秀網(wǎng)再次受到業(yè)內關注。
而轉型較為成功的可以說是唯品會了,它定位于“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wǎng)站”,自2008年唯品會上線便專做奢侈品,2009年開始轉型并拓展特賣商品種類。撇開奢侈品電商不談,自去年與騰訊和京東三方達成戰(zhàn)略合作聯(lián)盟,騰訊和京東向其投資約8.63億美元,而近日唯品會旗艦店則已正式入駐京東,騰訊也在微信錢包開放唯品會入口,目前處于內測階段。唯品會如此巨大的轉型不免預示著純奢侈品電商僅僅依靠專一性是很難打造自身品牌和在行業(yè)中立足,新零售時代的逼近也在推動著行業(yè)的變革以及逼迫自身定位的轉型。
所以寺庫認為純奢侈品電商沒有未來也不是沒有證據(jù)可言,從其自身來講,2008年成立的奢侈品電商寺庫至今經(jīng)歷了二手奢侈品平臺、高端奢侈品售賣、高端消費服務平臺定位以及在美上市之后全球綜合奢侈品服務平臺的轉變。據(jù)了解寺庫正在發(fā)力線下,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和紐約均有線下體驗中心,上市后制定“5+2+1”布局戰(zhàn)略,新開青島,天津等5加線下體驗中心,和溫德姆,碧桂園攜手寺庫定制套房,又和范思哲等高端奢侈品進行全面的供應鏈打通,近日也與百盛達成合作,并宣布今年至少與三家高端百貨連鎖達成合作。當然業(yè)務的增加對寺庫接下來的發(fā)展到底是喜是憂還需要繼續(xù)觀察。
無論如何,純奢侈品電商已不再受寵并且漸漸沉淪,對此億歐總結以下幾點關于純奢侈品電商不被看好的原因:
第一、電商平臺類型增加,過于垂直的奢侈品電商競爭優(yōu)勢被削弱
目前市場存在有純奢侈品電商、綜合型電商平臺以及奢侈品品牌自建電商網(wǎng)站三類。國內以阿里和京東為首的綜合平臺在時尚和奢侈品領域布局加速,本身自帶巨大流量的優(yōu)勢不斷吸引國外國內奢侈品品牌的入駐:
例如京東去年以3.97億美元投資了英國奢侈品電商Farfetch;瑞士奢侈珠寶腕表品牌Chopard蕭邦登陸京東開設品牌概念店;京東商城旗下奢侈品服務平臺TOPLIFE的正式亮相,而今年則有英國鬼才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同名奢侈品牌、開云集團旗下奢侈品牌Saint Laurent以及近期意大利男裝品牌Canali也入駐京東TOPLIFE,并打造Canali在中國的首家官方線上旗艦店。
同樣的天貓平臺去年有國際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瑞士奢侈腕表泰格豪雅、瑞士獨立制表品牌豪利時入駐天貓平臺并有天貓官方旗艦店開業(yè);此外天貓奢侈品虛擬App Luxury Pavilion奢侈品頻道上線后,便有Burberry、Hugo Boss、海藍之謎、瑪莎拉蒂和LVMH集團的嬌蘭等17家奢侈品品牌入駐。
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愈發(fā)成熟,曾經(jīng)依賴純奢侈品電商平臺的奢侈品品牌商家紛紛設立自身品牌網(wǎng)站來增強自身品牌效應,這也給純奢侈品電商帶來一定沖擊。新零售背景下,線下市場的開辟越來越成為主要趨勢,假如奢侈品品牌放眼線下市場,這樣一來線上線下打通全渠道的嘗試在未來也并非沒有發(fā)展空間。
第二、消費需求的使用性要高于占有欲,高消費不代表消費升級
任何商品的價值最終是要流通到消費者手中并為消費者所用,若非如此商品便是無用之物。奢侈品本身價格昂貴,它所服務的消費人群相對來說是有限;消費升級下,所謂的高質量生活,不能淺顯的認為是花費更多金錢在購物消費方面;而且當前主要消費群體是“千禧一代”,他們對自身生活品質的要求具有高品質、高逼格、個性化等特點;此外隨著租賃、私人訂制平臺的出現(xiàn),很多時候大家選擇這些平臺獲得商品的使用權更多于花費高價獲取的占有欲。所以無論在價格定制、消費需求和消費心理的改變等方面,純奢侈品電商沒有價格制定的權利,僅僅是商品的輸出平臺,而在消費群體的把控力度仍有難度。
第三、假貨泛濫導致信任度降低
一直以來伴隨著電商發(fā)展,假貨泛濫、貨源來歷不明等問題在頻繁出現(xiàn)。奢侈品領域亦是如此,而一旦純奢侈品電商被爆出假貨等問題,本就是以品牌知名度和質量取勝的平臺來說不被擊垮也會元氣大傷。不僅降低奢飾品品牌知名度和電商知名度,大批消費者流量的流失和降低信任度,同時也將引起品牌商停止供貨,一旦如此依靠奢侈品撐起來的電商平臺也免不了轟然倒塌,畢竟斷了供貨來源這平臺又將如何繼續(xù)運作?這就像是一條魚任憑此前多么火力旺盛一旦離開水也是于事無補。
所以純奢侈品電商最終會被洗牌,要么倒閉,要么轉型中高端。當然純奢侈品電商是否被淘汰,還需要業(yè)內人士共同探討和其自身的發(fā)展。
在過去不久的2017年,零售行業(yè)波詭云譎:線上巨頭急于突破流量瓶頸,瘋狂地布局版圖;線下賣場,試圖通過創(chuàng)新轉型和站隊合作跟上節(jié)奏;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細分賽道和碎片化場景中帶起了無人零售的風口。2018年則是零售的定局之年,市場已經(jīng)由線上線下之爭進入到派系之爭;同時,2018年也是變數(shù)之年,AI、區(qū)塊鏈等創(chuàng)新技術又將給零售行業(yè)帶來新的機遇和爆發(fā)。